张启荣 周秀凤
今年是姜椿芳同志诞生一百周年,我们在他的生之年来纪念这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的真正的共产党人,是特别有意义的。此时此刻,我们真切地感到姜老音容宛在,感到他就在我们身边。
在编译局工作的几十年里,和姜老有过一些个人的接触,得以亲身看到他时时处处表现出的高尚品德,使我们深受感动,终生难忘。
“文革”期间,姜老遭到四人帮一类的奸佞之徒的诬陷,身系囹圄七年之久,身体受到严重戕害。1975年他出狱时,据说组织上曾安排他进行疗养,但被他婉言谢绝。他迫不及待地回到编译局的办公室开始“上班”,争分夺秒地实现他在狱中就立下的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宏愿。他曾要我(张启荣)和其他几位同志尽快帮他收集英、法、德、日等语种的百科全书资料。我听说他健康状况很差,就试着劝他去疗养一段时间,姜老神情略显凝重地轻声回答说:“没有时间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天,在局内的一个小型会议上,我凑巧坐在姜老旁边。会间,收发室给他送来一封电报,他拆看之后喜形于色,而且看来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我很少看到过他这样),把手中电报递给我看,意在让我分享他的快乐。电报是上海京剧院发来的,内容是告诉姜老,周信芳的入党申请已经通过。周是一位进步的、在社会上有影响的艺术家,姜老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姜老从解放前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就和进步的文化界人士,包括周信芳在内,有广泛的联系,周的入党,正是姜老及其他一些同志长期进行工作的结果。接到这封电报,姜老自然是欣喜不已。那时,我感到,这位老革命如此率真的流露,可以说明他个人的喜怒哀乐已和党的事业水乳交融。
在《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译校工作中,周秀凤承担了全集中成语典故的统一和释义工作。当时室领导请姜老负责审读她编写的资料,姜老审读之后,认为这些资料对辅导读者阅读列宁原著很有用处,应该成书出版。于是他亲自和人民出版社商定了出版计划,并且在百忙之中,在目力已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主动为这本书(《列宁著作典故》)撰写了长长的序言。
“文革”中我们在江西干校劳动期间,我们的小女儿初中毕业,当时学校实行推荐上高中的政策,我们的女儿尽管学习成绩优秀,表现良好,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推荐,但因“家庭出身不好”而被军宣队否决,然后就被分配到一家修鞋门市部去修鞋。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外语,希望有一天能改变自己的处境。后来姜老知道了她的情况,通过考试把她招入大百科出版社工作。她在出版社从英文打字员做起,在出版社的培养下,不久之后担任起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简编》的编辑工作。最后,她终于获得机会通过托福考试赴美留学。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小女儿结婚,我们只为她在家里举办了简单的婚礼,没有通知亲友和同事们。不料后来姜老知道了,他和姜师母,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抱了一个大西瓜,爬了五层楼来我家致贺,我们全家感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这沉甸甸的情义,使我们永志不忘。
姜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全身心地扑在革命事业上,为此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才华。他晚年献身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宏伟工程,取得了里程碑式的业绩。就在百科的工作走上正轨、各卷陆续出版的时候,他被迫离开了他视同生命的事业,接着病情急剧恶化,抱憾而终。姜老的过早去世,也是所有敬爱姜老的人们心中久久挥之不去的痛。如今,可以告慰姜老的是,无愧于我们这泱泱大国的、74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早已出齐,这前无古人的皇皇巨著就是姜老最好的纪念碑,姜老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奠基人的英名将永存史册。
有句话说得好:“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姜老,他还活着,永远活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