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也晚,没有机会见到姜椿芳先生,但是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5年来,随着对社史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坐落在阜成门北大街17号这座西二环边的文化地标内处处充斥着姜椿芳先生的气场,百科优秀文化内核中厚植着姜椿芳先生的底色,百科人的精神血脉中流淌着姜椿芳先生的精神……
1978年1月,姜椿芳提出了《关于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建议》,之后他主持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筹建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编纂工作。1983年4月,他被任命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一任总编辑。《中国日报》称他为“中国百科全书之父”。
姜椿芳(1912—1987)先生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的一个城市劳动人民家庭,从小家境贫困。他父亲做过杂货铺的店员,30岁失业后一生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直做杂工;母亲没有上过学,靠做佣工贴补家庭生活。父母勤劳俭朴、助人为乐的劳动者品质对姜椿芳一生影响极大。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常州的文化氛围和父母对文化的认知,节衣缩食供他读书。在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的影响下,姜椿芳作为学生代表加入了县学生会,参加游行示威,听取街头演讲,这是他第一次和革命近距离接触。
如果说在武进县北伐军“打倒土豪劣绅”“扶助工农群众”的口号仅仅是对姜椿芳革命思想的启蒙,在因家庭生活困难而搬到哈尔滨后,他才真正参加了革命运动,成为革命斗士。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日本军国主义露出企图长期霸占中国的野心,这激发了年轻的姜椿芳的爱国热情,他积极投身到党领导的“反五路”斗争,参加哈尔滨学生联合会,组织发动学生进行保卫国家主权的斗争,在著名的“一一九”惨案中,姜椿芳接受了血和火的洗礼。与此同时,由于接触阅读大量的进步革命书籍,他的思想从反帝反军阀的爱国主义逐渐转变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思想,1931年7月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九一八事变之后,根据上级党组织安排,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姜椿芳开始做党的工作;1932年在杨靖宇领导下担任哈尔滨团市委宣传部长,并且把团市委机关设在自己的家里。这一年,经过一系列革命活动考验的、年仅20岁的姜椿芳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至此他有了坚定的信仰。从此他的一生都是按照党的安排规划自己,党安排的任何工作都绝对服从,无论是革命低潮还是高潮,无论受到的待遇是否公正都无怨无悔,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的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这里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姜椿芳先生的母亲张长生,这个没有上过学、笃信基督教、勤劳的女性,正是由于爱自己的儿子、信任自己的儿子,才由同情革命到积极参加革命工作。现在哈尔滨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着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大褂和炕被两件革命文物,旁边注明“姜椿芳母亲收藏的烈士遗物”。这是1933年4月时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的杨靖宇在姜椿芳家住时所用过的衣被,他在离开哈尔滨赴南满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时,为了买车票把这两件东西当给当铺,并把当票托姜母保存,说回哈尔滨时再赎回来。然而杨靖宇一去不返,到年底时姜母自己赎回了这件大衣和炕被,并从哈尔滨带到上海,想等再见到杨靖宇时归还,但直到抗战胜利后老人家才得知杨靖宇牺牲的消息。姜母仍然保留着这两件烈士遗物,一直到解放后才捐给烈士纪念馆!战争年代,赎回、保存,多次搬家,辗转千里,随身携带这些东西,可以说是一件难之又难的事情,作为非党员的姜母,由于对姜椿芳所追求的事业的高度认同,保留下这珍贵的英雄烈士遗物,后人才有机会学习瞻仰。 “大勇之士”是金常政先生对姜椿芳先生的评价,将“大勇”二字加之于姜先生这样一个一生“舞文弄墨”的“书生”身上,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诠释出大勇的全部内涵和精髓。 大勇者必须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他16岁投身革命活动,20岁成为团市委宣传部长,加入中国共产党,编撰《满洲青年》(即后来的《东北青年报》);21岁成为省委宣传部干事,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第一份机关报《满洲红旗》(即后来的《东北人民报》);22岁领导东北左翼文化运动,被捕入狱,被关押35天;入狱和战友的牺牲并没有使他丧失革命意志,被营救出来后又到上海,一面继续用翻译作为武器传播革命思想,一面和组织联系,在夏衍的帮助下,终于和党组织接上头,开始作为隐蔽战线上“与狼共舞”的文艺革命者,很快又成为上海文艺界的“知名人士”,在电影、戏剧、音乐、翻译、新闻、出版、统战等方面按照党的指示,参加、组织各种左翼文学艺术活动,成为有影响的多面手。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面对日伪的迫害、国民党的屠杀,姜椿芳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全力为着党的事业而奋斗、献身;新中国成立前,他发表文章和译作变化笔名达到100多个,可见形势的严峻和斗争的激烈。姜椿芳油画
大勇者需要具有开创大业的担当和行动。1941年他在上海创办时代出版社,先是以苏联人名义创办中文版《时代》周刊,他任主编,《时代》是当时整个沦陷区唯一能够公开出版的反映中国共产党观点的中文刊物,阿英、郭沫若都是最早为周刊写稿的中国作者。1945年,姜椿芳又创立了《时代日报》,公开刊载新华社战讯、军事述评等,使国统区的人民更多地了解到共产党的消息、解放军不断取得胜利的报道,从而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嫉恨,报纸被迫停刊,姜椿芳险遭国民党特务暗杀。时代出版社在姜椿芳领导下,作为沦陷区、国统区的进步出版社,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与日伪、国民党当局巧妙周旋,成为文化出版战线上宣传抗战、解放的一盏孤岛明灯。冯雪峰、林淡秋、楼适夷、陈冰夷等都在这个出版社工作过,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并入商务印书馆,继续发挥红色出版社的作用。与此同时,利用时代出版社的资源,姜椿芳集中了上海数十位从事俄文翻译的同志,翻译出版了《苏联文艺》月刊,翻译出版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许多文学作品,以及俄罗斯古典文学、政治、经济等著作,培养了大批翻译人才,著名的翻译家叶水夫、草婴、许磊然、任溶溶等都是在姜椿芳先生培养下走上翻译道路。此为一。正是由于姜椿芳先生在翻译俄文方面的成绩和贡献,他在1949年11月初,又担当了创建新中国第一所俄文学校的重任,这就是上海俄文学校,也就是今天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前身。作为首任校长,姜椿芳在一无校舍、二无教师、三无教材的情况下又一次白手起家,不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脉,克服各种困难,短短两个月迅速打开局面,学校正式挂牌并迎来第一批学员,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俄文翻译者,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国家的对苏翻译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而且以其远见卓识缜密地规划学校的发展和未来方向,确立了这所大学的办学基调和理念,使他成为永远被尊重的老校长。此为二。对翻译工作的热爱,源于姜椿芳对于近代中国闭关自守导致积贫积弱的认识,没有翻译,文化的交流和引进就难以实现,知识的借鉴和共享就成为空话,世界的科技和文化成果就难以被国人尽快吸取,文明就不能尽快进步。在1952年他被调到中宣部任斯大林著作翻译室主任,后来又任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副局长,审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主持《毛泽东选集》的中译俄等工作,当时的中央编译局局长师哲回忆道:“在几个局长中,姜椿芳同志的工作担子最重,当时同志们给他起了个外号,称他为‘骆驼’。”骆驼者,负重远行也。1982年,在姜椿芳的呼吁和奔走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即后来的中国翻译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姜椿芳又被推举为创会会长,在成立地方翻译学会、着力翻译学术水平提高、确定发展方向、走向国际舞台方面,姜椿芳在学会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基本的框架和思路,这是一个亲力亲为、有远见、有凝聚力和号召力、令人心服口服的创会会长。此为三。当然,作为中国现代百科事业的奠基人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创始人,姜椿芳一生最辉煌的事业是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此为四。从沦陷区的时代出版社创社社长,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上海外国语大学首任校长,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创始人,中国翻译协会的创会会长,这4个响当当的品牌创始者汇聚在姜椿芳一个人身上,这是时代的需要,是党的安排,更重要的是姜椿芳具有不断创新的勇气,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更有创业者的胸怀和魄力。 大勇者必须具备超凡的毅力。姜椿芳出身贫困之家,从小就锻炼出坚强的毅力,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俄语,上学时就靠翻译供养全家人的生活,为完成党的工作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不气馁、不后退,从哈尔滨到上海,从上海到北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无论是面对敌人冒着生命危险从事革命活动,还是面对特殊时期的监狱生活,他在对党的信仰的支撑下,以超人的毅力坚持自己的追求。 自1978年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一任总编辑,到1987年去世,姜椿芳生命的最后10年奉献给了中国的大百科全书事业。许多人都用挽联和诗文深切缅怀悼念这位为百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出版家,季羡林称赞他为讲百科全书“惟恐顽石不点头”,朱光潜为他“执着坚韧的精神感动”,草婴敬仰“他的人格魅力”是自己“终身学习的楷模”,刘厚生认为他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纯粹的好人……能人”,王元化说他对大百科“具有一种宗教式的虔诚”,阎明复谈到他时说“姜老是个完人”,白杨想起了“‘虽死犹生’这不朽的名句”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赵朴初先生的挽联:“魔氛谷里,捷报遥闻,最难忘万暗孤灯时代传声手;文化园中,灵苗广种,不独是百科全书事业奠基人。”不但高度概括了姜椿芳一生的业绩,更重要的是切中肯綮写出作为党的出版家姜椿芳的一生所具有的大智慧。1984年底,姜椿芳(左)向生物学家贝时璋送聘书。
姜椿芳虽然只有初中毕业,但是一生读书不辍、好学不倦,他患高度近视和青光眼,到晚年几近失明,这正是一生读书、翻译、创作、编辑导致的后果。好学使他在翻译、创作、戏剧、音乐、篆刻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厚的造诣,丰富全面的学识加之各种复杂工作的历练,使他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得心应手,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从而能把党交给的任务,创办成为一个一个卓有成效的事业。 丰厚的学养加之早年投身革命,面对艰苦复杂环境的锻炼,自年轻时就担当大任的历练等,使他具备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通达,无论做人做事,他都有自己独特的、感人的、真诚的方式方法,能够团结所有人,让人如沐春风,愿意和他一起成就事业。领导、同事、部下几乎所有和他接触之人,都对他由衷地钦佩,愿意和他深入交往,愿意和他一起成就。在留下的任何资料上,都没有见到一个和他交往过的人对他有任何微词,这在中国近现代从事文化工作的知识分子中,是少见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黄鸿森先生曾经说道:“有人说,名人易远观,易暂处。此言对姜椿芳同志完全不适用。越是细看,越是久处,对他的崇敬之忱越深。”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通达的处事方式,达不到这种境界。即使是在编辑工作中,他也广纳博收,听从各方面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正如刘尊棋所言:“椿芳同志是一个基本上自学成才、学识渊博的人,比一般‘专家’编辑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他不囿于自己有的知识,否则就不可能承担所计划出版的75卷(笔者注:应为74卷)各学科不同的书籍。” 大智慧者的核心是具有宽广的胸怀。姜椿芳作为领导者,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拿着放大镜审读百科书稿的总编辑形象已经定格在人们的心目中;先人后己,不计名利:把成绩和自己翻译的作品自愿提供给别人参考无怨无悔;关爱同事,礼敬作者:时时关心部下的困难、带着盲病之躯蹒跚着把百科全书总编委会聘书亲自恭敬地送到每个编委手中,感动多少大专家、大学者放下手中的其他工作,全力投入百科全书撰写工作之中;提携后进,甘做人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他被许多年轻的翻译家称为“贵人”、被时代出版社的人称为“妈妈”,这是多么亲切而崇高的称呼;胸怀大局,忍辱负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央编译局工作期间被誉为“沙漠中负重的骆驼”等,没有海一样的博大胸怀和辛勤付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姜椿芳(中间讲话者)和有关专家在《纺织》卷审图会上。 大智慧者的光芒体现在远见卓识的洞察力上。姜椿芳身陷秦城囹圄之中,生死未卜,却反复思考这场灾难的成因,得出十年浩劫是由于全民科学文化知识的缺乏、人的愚昧导致迷信,造成空前的历史悲剧的结论,因此下定决心出狱后要编纂百科全书,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出狱的第一天,他就同来看他的编译局领导谈在监狱中萌生的编纂百科全书的想法。他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大革命”以后必将迎来全民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这是编纂百科全书的最好时机,他呼吁呐喊,动员文化界知识界各界人士,最终上书党中央,得到批复:专门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纂国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在组织编纂过程中,作为总编辑的姜椿芳更在两个方面凸显了他的大智大勇:其一,开创性地率先确立了一些百科全书编纂原则,如可以收录在世人物、定性语中去掉“伟大”等描述性文字、对有专业学术贡献但有政治问题的人物也立条并客观评价等,这在当时改革开放之初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其二,不拘一格用人才,举逸民,为完成百科全书编纂,他在人才使用上打破常规,把十年浩劫中受迫害的人才“率先一步”“纳入彀中”。“同他一起从规划到定稿的人,有的是他从公安部门手里接过来的、还没有脱离‘劳改’管制身份的人,有的是曾以‘叛国投敌’罪定谳的人,后来他们在政治上得到平反,有些成了‘大百科’事业的骨干力量。”(刘尊棋语)可以说,没有这些专家学者的加入,中国的百科全书不会高质高速完成。正是这些实事求是的原则和面对现实的举措,保证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圆满完成,更保证了它的权威、准确、客观,而在当时能做到这一点不但要有非凡的胆量,更要有远见卓识,把准时代的脉搏,树立新的文化知识标杆,这样的百科全书才以高起点被国内外认可,构筑起文化科技知识长城,表现出中国风采、中国气派,雄踞世界百科全书之林。
姜椿芳的一生,一直以创业为追求的目标,其所有的创业活动,从筚路蓝缕到硕果累累,成就大业,均源于他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更重要的是他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百折不挠的实践家,仰望星空易,脚踏实地难,他以自己脚踏实地的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可以流传后世的丰碑。 在文化出版事业,姜椿芳“灵苗广种”,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他通过翻译、办报、办刊、办出版社,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和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进程,在广大读者中播下进步和革命的种子;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他担任俄语学校的校长,培养大批外语人才;在中央编译局,他主持马恩列斯全集中译的翻译定稿、毛选的俄译定稿等,扩大传播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使千万人为之遵循;改革开放之后,他倡导并实现的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伟业、《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译,作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更为国人带来了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提高,高扬出版对于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几代人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的无可撼动的地位。以文化人,其功甚伟;以书育人,功莫大焉!
什么叫大先生?满腹经纶者?功成名就者?著作等身者?桃李天下者?恐怕都不能涵盖这一高尚的词汇,这些之外应该还有坚定的信仰、执着的精神、献身的勇气、般若的智慧、无私的爱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姜椿芳就是中国共产党出版事业的大先生。(作者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图片: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