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凯
时光荏苒,转眼姜老(椿芳)已经离开我们整整25年了。今年又是他一百周年诞辰,这勾起我们对他无限的怀念。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姜老和他亲手开创的中国百科全书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3月的两会上提醒全国人民,要避免“文革”的再次发生。亲身经历过“文革”十年(1966——1976)的人都记得,那是中国历史上最愚昧、最疯狂、最野蛮、最血腥、最恐怖的年代。正是在那个年代里,姜老住了近七年的监狱,这监狱是他为之奋斗了半生建立起来的政权的监狱。他的许多朋友——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知名社会活动家一个个被批斗、被毒打、被投入监狱、被迫害致死,千百年的文化古迹被夷为平地,千百万册经典书籍被付之一炬……
这一切,使姜老万分痛苦,更使他深刻反思。在监狱中,在凄风苦雨之夜,他想起了狄德罗和百科全书,想起了启蒙运动。他下定决心,如果能够出狱,一定要编一部中国的百科全书,用知识的火炬驱散笼罩在中国大地上的愚昧、疯狂、野蛮、血腥和恐怖。
1975年,姜老出狱伊始就开始奔走呼号,呼吁出版中国的百科全书。直到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他的愿望才得以实现,国务院正式批准由姜老负责筹备组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由此看来,姜老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百科全书之父!
《中国大百科全书》和姜老是中国出版史上永恒的丰碑。
截止到1977年,我国的工具书出版是非常薄弱的,只有一些俄汉、英汉、德汉等翻译词典和少量技术手册,而汉语工具书几乎只有一本《新华词典》。1978年以后才有了完全靠我们自己编辑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与它前后出版的《词源》、《辞海》,严格地讲,那是在民国三十八年(1949)版的基础上的修订版。
能不能编辑出版大型现代百科全书,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基础建设水平和编辑出版水平。《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出版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世界出版界的地位,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版权贸易和图书交流;同时促进了中国百科全书事业的蓬勃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大型的、中型的、袖珍的、专业的、综合的、儿童的、学生的百科全书、百科辞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当然,其中水平良莠不齐也是不争的事实)。此所以为丰碑之一也。
新中国的前20多年是“运动”不断的年代,从1950年的镇压反革命到1966年的“文革”,重大的“运动”不下七八次。在这些“运动”中,很多科学的、学术的问题被贴上了资产阶级甚至反革命的标签,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人为地制造了学术界的矛盾,伤害了许多科学家、学者。为了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组织了总编委会,下面各学科卷成立了学科编委会,这一形式重新整合并团结了各个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家捐弃前嫌,共同为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而耕耘。此所以为丰碑之二也。
初到大百科出版社,我有幸参与了一些体例研制工作。姜老在体例制定中提出了一个提案:在任何人物条目的定性叙述中,都不加“伟大的”、“杰出的”、“英明”的等修饰语。军事家就是军事家,不要“伟大的”军事家,领导人就是领导人,不要“英明的”领导人。这在今天看来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当时,这是一项重大突破,充分体现了姜老的胆略和魄力,是从语言和语境上对“文革”流毒的一种抵制、否定。此所以为丰碑之三也。
人们常说百科全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其实,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也堪称一所大学或者研究院。1978年10月出版社成立,陆续来大百科出版社的编辑人员都没有编过百科全书,许多人甚至没有用过或听说过百科全书。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绝对是“摸着石头过河”。姜老组织了一批翻译人员,翻译了大量外国百科全书的资料发给编辑,堆满了我们的办公桌。我们看得较多的有《苏联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拉鲁斯百科全书》、《小学馆百科全书》等等,从中学习什么是综合性百科全书,什么是百科文体,什么是参见,什么是索引,如何设置条头(条目),如何名词统一……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出版社每两周开一次学习会(俗称双周会),所有的大小编辑,甚至包括编务,无论职务高低、学养差异,坐在一起,对一些有普遍性的问题研究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达到共识。就在这种边学边干的情况下,《天文》卷在1980年出版了。在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过程中,出版社一些编辑在各自学养的基础上,成为中国第一批百科全书专家,被请到各个地方、各个行业、各个出版社讲授百科全书的特性、编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百科全书事业的发展。此所以为丰碑之四也。
从《天文》卷开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编出了“中国特色”,那就是各学科卷最前面的框架条目表,这在外国的百科全书是没有的。它实际上是一个简化了的、重点更为突出的复式索引(分级索引),比较科学、完整、系统地反映了该学科的全貌。这对学科的科学体系的形成,对科学哲学、科学史的研究利莫大焉。此所以为丰碑之五也。
2003年,我曾写过一篇《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二十五周年铭》,现在把它献给姜老,以慰老人在天之灵。
文乱初靖,百废待兴。逢科学教育之春天,乘改革开放之东风;竖百科全书旗帜,集仁人志士精英。蘸浩浩东海研磨,秉巍巍昆仑笔锋;书五千年中华辉煌历史,写数百代东西灿烂文明。修典立経,意在启蒙。卅五载回眸,艰难创业,斩棘披荆;新千年展望,再造光辉,坎坷征程。功高万古,一版已树丰碑;继往开来,二版将刻汗青。堪告慰,故雨新朋:中国大百科全书,自是凌烟铭。
2012-6-27